明电舍和住友电气工业正在共同开发以住友电工制造的铝多孔体“Aluminum Celmet”为电极材料的EDLC(双电层电容器)。计划以EV(电动汽车)和HEV(混合动力车)等汽车领域为主要市场,从2013年度开始样品供货,2015年度开始量产。
目前已实现12.4Wh/L的体积能量密度,相当于目前正在销售的明电舍制造的积层型EDLC的约3.4倍。功率密度也得到提高,可在更大温度范围内工作。
集电体采用Aluminum Celmet,活性物质采用CNT(碳纳米管),电解液采用阻燃性离子液体,提高了体积能量密度。而原来集电体采用铝箔,活性物质采用活性炭,电解液采用有机电解液,由此可见EDLC的三大要素均做了改进。另外,由于是电容器而非电池,因此准确地说应该是电极采用了碳材料而非活性物质,表面积相当于电容器的极板面积。
活性物质和电解液虽然是重要的开发元素,但此次选择了市售产品。而无法从市售产品中选择的集电体则是与住友电工共同开发的。
从电位差看,使用活性炭的以往产品因为在理论上2.7V为安全值,所以只设定到了2.3V。超过这一数值时,活性炭就会产生CO、CO2等气体,导致电容器性能下降。而混合使用CNT与离子液体,便可消除这一担忧,电压可加大至3.5V。
明电舍2006年推出了面向高电压及大电流用途的积层构造EDLC。由于是积层构造,因此较薄,空间效率高,可轻松获得高电压。而且,反复充放电的寿命也比当时已有的电容器长。主要用于以稳定供电为目的的瞬时电压降低补偿装置,以及铁道的再生电能存储装置等。为此采用了高可靠性设计,能量密度只有约3.6Wh/L。
而要想将EDLC应用于汽车领域,即便是制动能量再生用途,能量密度也至少要有7Wh/L,而怠速停止用途则需要4~10Wh/L,动力辅助用途更是要达到10~20Wh/L,3.6Wh/L还不够。
遇到“Celmet”
住友电工的“Celmet”是Ni(镍)或Ni-Cr(镍铬)合金的金属多孔体。由于孔隙率最高可达到98%,能够为电池中使用的活性物质提供出色的充填性、保持力和集电性,因此最近被广泛用于HEV用Ni-MH(镍氢)充电电池的正极集电体。
住友电工2011年开发出了以铝为材料,并与Celmet采用同样工序制造多孔体的Aluminum Celmet。现已在大阪制作所建设了试产线,正在为实现量产进一步推进开发。
一直希望提高EDLC能量密度的明电舍与一直在开拓Aluminum Celmet用途的住友电工一拍即合。两公司2011年开始联手研发充分发挥Aluminum Celmet优点的EDLC。在研发中,双方以Aluminum Celmet为集电体,在Aluminum Celmet中填满了在离子液体中掺入CNT的物质。
从原来的Al箔集电板来看,活性物质离Al箔最远的程度甚至达到了Al箔间隔的一半距离。电流在活性物质中长距离流动,电阻损失必然会变大。而Celmet集电体不同,三维网眼构造的孔径只有0.5mm,因此离活性物质最远也只有0.25mm。随着活性物质到集电体的距离变短,内部电阻减小到了1/3。
使用Al箔时,提高放电电流,电阻造成的损失就会增大,导致容量下降。而使用Celmet时则不同,由于内部电阻较小,因此即使流过大电流,静电容量下降的情况也很少。
而且,CNT与活性炭相比电子电导率较高,在外壁发生离子的吸/脱附,因此离子电阻较低。而活性炭是在封闭的孔而非贯通孔中吸/脱附离子,因此离子电阻较大。所以使用CNT的话,流过大电流时静电容量下降的情况同样很少。
业内通常用纵轴为能量密度,横轴为输出功率密度的、称为“Ragone Plot”的图来表示电池及电容器的能力。通过在Ragone Plot上对EDLC使用CNT时与使用活性炭时做比较,可以看出CNT的输出功率密度高达约10倍,能量密度也高达数倍。
另外,离子液体的温度特性也很出色。即使在-10℃下实施30A/g放电,放电容量也可确保达到25℃(1A/g放电)时的41%。低温下的特性对于各种用途,尤其是汽车用途来说尤为重要。而原来的有机电解液由于低温下的特性较差,因此不能在汽车上使用。
而反过来看,也同样耐高温。在80℃下持续进行反复充放电试验后表明,即使反复充电超过5万次,静电容量也不会下降。
两公司今后还将继续推进共同研究,力争使体积能量密度超过目前的约5倍,达到20Wh/L。